近段時間,在磻溪鎮山間,斗仙線X983湖林至蛟龍段公路工程正穩步建設中,挖掘機、裝載機往來穿梭、轟鳴陣陣,奏響鄉村交通升級的“奮進曲”。 斗仙線X983湖林至蛟龍段公路工程施工現場 “我們正加快推進路基工程,完工后再交由福鼎市交通運輸局進行路面施工。”磻溪鎮湖林村黨支部書記張愛玉介紹,該項目全長4.239公里,按三級公路標準進行設計,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兼具通行舒適度與耐用性。 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磻溪鎮積極實施福鼎市農村公路“工料法”機制,改變鄉村項目建設的傳統模式,把建設主導權交給村里,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與直接受益者,激發他們參與家鄉建設的熱情與創造力,力爭把“家門口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路通則業興。這條新公路不僅是湖林村對外的交通主干線,也將是串起沿線白茶種植基地“產業線”——通車后,村民們運輸茶葉的時間將大幅縮短,農資運輸成本也隨之降低,為磻溪鎮白茶特色產業發展再添助力。 湖林村茶山 “作為福鼎市產茶大村,我們村80%以上的村民從事茶葉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張愛玉表示,有了通村大道,湖林村將因地制宜打造集“茶園觀光、茶葉采摘、特產品鑒、茶山康養、茶文化傳播”于一體的茶文旅基地,大力培植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作為“國家級生態鎮”“福建名茶之鄉”,磻溪歷來是福鼎白茶生產重鎮。近年來,立足生態資源和白茶原生態優良品質優勢,該鎮不斷夯實產業基礎,強化產業發展措施,促進白茶產業創新與綠色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茶韻古鎮·大美磻溪”鄉村振興示范帶,初步形成茶產業、生態農業、文旅休閑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格局。2024年以來,該鎮茶青交易量達6960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2億元;承接研學團隊3萬人次,赤溪、九鯉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3.1萬人次。為了更好地護航茶產業、旅游業穩步健康發展,磻溪鎮瞰全局、謀長遠,精心制定符合發展實際的“修路”大計。 磻溪鎮十三坪生態茶園和茶莊園 多線開花,民心暢、鄉村旺。除了斗仙線,磻溪鎮的“修路”大計正逐一付諸行動:蛟龍到后坪農村道路改造工程部分路段加速清表、磻溪鎮蛟龍至仙蒲農村道路改造工程投入設計、磻溪鎮九鯉至吳陽農村道路改造工程計劃招標……以多條道路建設為抓手,持續織密鄉村路網,暢通“產業路”“民心路”,連起萬家“幸福線”。 “鎮域內每一條道路的規劃、建設,都直接關系白茶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藍圖的落地。”磻溪鎮黨委書記沈潺說。眼下,以路為引,磻溪鎮進一步聯合茶企、串聯全鎮,利用現有“茶莊園”實施茶旅康養項目,形成康養旅居聯合體,并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廠變體驗館、茶園變科普園”的思路打造茶主題文化村,推動茶產業與旅游業的相互融合。同時,整合赤溪村研學、杜家村九鯉戶外體驗、蔣陽村漁耕體驗、吳陽村農耕采摘等旅游路線,構建全域旅游格局,為全鎮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