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疊翠,流水淙淙。赤溪村靜臥于閩東北群山環抱之中,宛若一幅水墨丹青。這個位于福鼎市磻溪鎮,一度偏僻貧困的山村,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勝地,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興旺、區域聯動”的鄉村振興路。
步入村中,清澈的溪流與峽谷景觀相映成趣,竹筏漂流、七彩滑道等特色項目吸引游人如織。村中,幾棟氣派的聯排洋房格外引人注目,石榴籽鄉野民宿坐落其間。身著畬族傳統服飾的姑娘笑容明媚,正熱情招呼遠道而來的客人。走進民宿,茶香淡淡,畬繡、銀飾點綴其間,現代設計中融入了濃郁的民族風情。游客三三兩兩,在茶室品茗暢談,靜謐中透著融融暖意。
“這里不僅山好水好,民宿環境舒適,還能體驗畬族文化,讓我們流連忘返。”來自廣州的客商騰先生贊不絕口。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日益改善的交通條件,赤溪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研學業務,吸引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許多村民將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吃上了“旅游飯”。
去年,赤溪村投入270萬元建成石榴籽鄉野民宿,新增13間客房。“自正月運營以來,民宿已接待游客1400余人次。”民宿負責人楊玉燕介紹,“除了住宿,我們還提供團建、會議等配套服務。”該民宿不僅提升了游客旅游體驗,每年還為村財增收20余萬元。
為拓寬本村居民增收途徑,村黨總支還牽頭成立了福鼎市善溪研學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優先聘用本地村民參與管理、保潔等工作,每人每月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
旅游業的興旺帶動了相關產業蓬勃發展。農家樂、茶社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筍干、茶葉、菌菇等農特產成為搶手貨,真正實現了“一業興、百業旺”。
“一枝獨秀不是春”。在磻溪鎮黨委的推動下,赤溪村與杜家、蔣陽、吳陽、大洋等周邊村莊開展黨建聯建,構建“以強帶弱、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發展新格局。眼下,由赤溪村牽頭籌備的“大赤溪片區農特產品展銷中心”正在緊張備貨,聯建各村的特色農產品將在這里集中展銷。
“設立展銷中心就是想借助赤溪村的客流優勢,幫附近的農戶把農產品賣出去,帶動大家共同增收。”赤溪村黨總支書記吳貽國告訴記者,展銷中心預計國慶前籌備完成,正式營業。
2024年,赤溪村實現村財收入130.47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39487元。從昔日“窮山村”到今日“富美鄉村”,從“單打獨斗”到“區域協同”,赤溪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正以特色產業賦能,以跨村聯動擴面,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