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雙遺白茶·美好世界”世界雙遺產福鼎白茶品品香推介會暨2025年福鼎白茶農遺宣傳推廣季啟動儀式在福建福鼎舉辦。大會匯聚業界權威專家與中外茶文化愛好者,共同探討雙遺白茶的當代價值與未來走向,開啟福鼎白茶全球化傳播的新篇章。 2022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福鼎白茶制作技藝位列其中。2025年5月19日,福鼎白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為全國罕見的“雙世遺”茶類。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福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蔡梅生等領導為活動現場致辭。他們在致辭中肯定了福鼎白茶雙遺認證的重大意義,一致指出要以國際視野建立更高質量標準,未來持續發揮福鼎白茶國際通行的文化價值,讓生態智慧與傳統匠心在當代煥發活力,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活動中,蔡梅生宣讀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通知文件,授予“農遺守護人”榮譽證書。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國際茶友被授予“品品香福鼎白茶文化推薦官”榮譽。 “農遺守護人”榮譽證書授牌儀式 會上還舉辦了2025年福鼎白茶農遺宣傳推廣季啟動儀式,標志著福鼎白茶將以“人類非遺+全球農遺”的“雙遺”身份,系統性推進國際傳播,讓全球消費者感知中國茶文化的“馨香名片”。 “雙遺白茶·美好世界”世界雙遺產推介會暨2025年福鼎白茶農遺宣傳推廣季啟動儀式 活動中,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咨詢小組前副主席李先德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為題,提出保護端需守護茶樹種質、傳統技藝與習俗;發展方面,則需要打造高端特色產品、探索茶文旅融合,并構建“政府-企業-合作社-茶農”多方利益共享機制,保障福鼎白茶可持續發展。 李先德作《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主題分享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茶文化中心主任沈冬梅在《雙遺白茶:文化認同與遺產保護發展》主題分享中指出,作為世界“雙遺產”的福鼎白茶,應借申遺契機,挖掘傳統茶文化內核,既要保護生產端非遺技藝,也要培育消費端文化認同。 沈冬梅作《雙遺白茶:文化認同與遺產保護發展》主題分享 林振傳在《雙遺白茶美好世界》主題演講中表示,企業將繼續深耕白茶產業,通過文化賦能、科技創新與體驗優化,推動福鼎白茶從農產品向文化消費品轉型升級,讓“雙遺”白茶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生機。 林振傳作《雙遺白茶美好世界》主題演講 在“雙遺白茶·世界共享”雙遺白茶傳承創新座談交流會,中國白茶研究院院長孫威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名譽會長、中茶協抹茶專業委員會主任毛立民,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林智等7位業界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圍繞“雙世遺時代下白茶如何守正創新”展開深度對話,共探雙遺白茶傳承創新路徑。專家們提出,未來需重點推進生態茶園建設與數字化管理,完善全鏈條質量標準體系,以AI技術賦能種植加工與技藝傳承,加強產學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結合現代消費需求開發功能性產品,推動產業從“經驗驅動”向“科技賦能”跨越。 “雙遺白茶·世界共享”雙遺白茶傳承創新座談交流會 當天下午,雙世遺福鼎白茶紀念茶樹種植活動暨品品香創新白茶品種“福鼎白毫一號”首種儀式舉辦,與會嘉賓乘車前往“雙世遺福鼎白茶紀念茶園”——品品香管陽河山有機茶基地,栽種紀念茶樹——“福鼎白毫一號”,鄭重掛上專屬認養牌紀念此次盛會,也象征著雙遺精神如一株株茶樹般茁壯成長。 雙世遺福鼎白茶紀念茶樹種植活動暨品品香創新白茶品種“福鼎白毫一號”首種儀式 據了解,“福鼎白毫一號”是2016年在福鼎發現、經多年選育穩定遺傳的國家級茶樹良種“華茶2號”芽變品系。該品種具備鮮明的優良特性,春季萌發的新梢呈明亮黃色,芽頭飽滿肥壯,體表茸毛濃密厚實,且持嫩性極強,既能更好地保留白茶鮮爽口感與豐富內含物質,也為后續加工提供了優質原料基礎,為福鼎白茶產業在良種創新、品質升級領域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