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醫院消化內科在寧德市臨床重點專科(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寧德市“名醫”吳以龍的引領下,科室不僅在診斷與科研上穩步前行,在治療技術創新上更是不斷突破,尤其在微創治療領域,為患者帶來了全新的診療體驗。35歲的林女士(化名)就曾受益于這項創新——她反復右下腹隱痛3年,多次被診斷為“慢性闌尾炎”,醫生均建議手術切除,但她始終猶豫:一方面擔心術后疤痕影響美觀,另一方面也聽說闌尾是免疫器官,切除后可能影響腸道健康。 經多方咨詢,林女士了解到福鼎市醫院消化內科開展的“膽道子鏡直視下闌尾炎治療術(ERAT)”恰好符合自己的需求,最終決定嘗試這項超級微創技術。手術過程中,醫生通過結腸自然腔道,將膽道子鏡精準送入闌尾腔,在全程高清視野下沖洗膿液、取出嵌頓的糞石。術后12小時,林女士即可正常進食;24小時后,腹痛完全消失,順利出院。后續復查顯示,她的闌尾炎癥已完全消退,闌尾功能也完好無損。“不用開刀就能解決問題,真的太厲害了!”林女士的感慨,正是對這項技術的認可。 事實上,福鼎市醫院消化內科在ERAT技術領域的探索早已起步——自2015年開展傳統X線輔助ERAT技術以來,科室團隊不斷突破創新,近期更是在閩東地區率先實現“膽道子鏡直視下ERAT”。這項升級后的技術,通過結腸鏡這一自然腔道,將直徑僅3毫米的膽道子鏡精準導入闌尾腔,如同在闌尾內部安裝了一臺“微型攝像頭”,讓醫生能在高清視野下直接觀察腔內病變,還可通過子鏡通道精準操控取石網籃取出結石。更關鍵的是,手術全程無需開腹或腹腔鏡打孔,零切口的設計不僅徹底避免了術后疤痕困擾,更將創傷降至最低,真正實現了“保器官、低風險、快康復”的治療目標。 “對于醫生來講,經過我們的治療,患者能夠康復,并且將對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這就是最大的幸福。”正是這份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推動著吳以龍帶領著科室不斷探索進步。吳以龍表示,消化內科將常態化開展內部學習培訓,夯實團隊成員的基礎診療功底;同時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既要“走出去”學習國內頂尖醫院的先進技術與診療理念,也要“請進來”邀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手術帶教,在交流碰撞中拓寬視野、突破技術瓶頸,讓閩浙邊界的民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