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道G228線福鼎市佳陽畬族鄉雙華至象洋段項目加速建設,路基工程量完成60%、橋梁完成96%、隧道完成50%,朝著通車的目標穩步邁進。 作為國省級重點項目,同時位列國家級交通戰備路網,該項目是連接福建省與浙江省的關鍵通道,建成后將打通閩浙國道G228堵點,推動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至福鼎市佳陽畬族鄉雙華村的路程由半個小時大幅縮短至5分鐘,對促進閩浙區域經濟交流、提升交通戰備能力意義深遠。 該項目的穩步建設,得益于我市創新推行的工程項目招投標“評定分離”新模式。據悉,以往招投標環節存在諸多人為干預“風險點”,“人情標”“關系標”屢禁不止,導致評審結果偏離公正軌道。而“評定分離”模式的出現,成為打破過往困局的關鍵。 去年,圍繞建設公平市場環境,福鼎在寧德率先啟動項目招投標“評定分離”試點,促進招投標“陽光交易”。“在國道G228線福鼎市佳陽畬族鄉雙華至象洋段項目招投標中,我們通過‘評定分離’,采取公路工程和佳陽新能源產業園場地土石方處置一體化方式,解決了項目約2.6億元的資金缺口,又擇優確定央企優質施工單位。”福鼎市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蔡永真介紹,去年5月,該項目確定中標方,去年6月中旬即進場清表施工,合同工期20個月。 轉變作風,惠企利民。我市進一步制定《“評定分離”2.0版招標模式標準流程指引》,搭建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漁港等四類項目評定工作機制,以制度剛性約束人為操作空間;嚴格界定“評標”“定標”工作內容,在評審出定標候選人基礎上,現場解密定標方案,堅決杜絕中標環節的人為因素;組建“國有資產評審專家庫/清標定標人才庫”,對53名工程類、經濟類中級及以上職稱專家規范使用,對投標企業進行客觀公正評審,杜絕“人情標”“關系標”。 在此基礎上,我市持續發力,全力阻斷利益輸送“環節鏈”。將“評定分離”納入市委、市政府“三重一大”決策事項,并積極指導項目業主規范制定招標方案,明令禁止設置不合理評標要素門檻,從源頭上阻斷圍標串標等違規行為。此外,鼓勵“擇優+競價”定標機制,明確賦予招標人擇優定標權,壓實其全過程責任,實現權責對等、閉環管理,讓招投標市場在規范有序中煥發新活力。 制度約束與機制創新之外,我市更以科技賦能,全力織密防腐“防護網”。構建“公開+科技+執紀”立體監督網絡,依托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實現招標公告、評標過程、中標結果全流程線上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創新“加密傳輸+現場解密”機制,切斷定標方案泄露鏈條;組建監督小組,邀請紀委監委、審計等部門全程介入,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手段監測圍標串標行為,讓違規操作無所遁形,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治理。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對14個項目實行“評定分離”模式,招標項目發包金額累計16.33億元,共節省資金約1.56億元,讓招投標全流程在陽光下運行,無一例發生串標及投訴現象,營造了公平公開公正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 “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我們將持續深化‘評定分離’改革。一方面,總結國道G228線等項目的成功經驗,擴大試點范圍,逐步將模式推廣至更多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升級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功能,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進一步提升招投標活動的智能化、透明化水平,為城市發展營造更加清朗的環境。”蔡永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