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的成長軌跡,就是一個縮影。
“習近平平易近人,我們辦企業的,喜歡跟他說心里話。”回憶起16年前的場景,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感覺仿佛就在昨天。
2001年4月20日,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出席第三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開館儀式后,他便徑直來到安踏展館。在這里,他與丁世忠有了約20分鐘的交流。
當時安踏成立9年,只生產運動鞋。習近平聽完介紹,對企業發展提了三點要求:把好質量關,創出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創新產品。
而品牌意識、創新意識,在晉江企業家中亦相當欠缺,為“大牌”代工是晉江鞋服企業賴以為生的生存模式,絕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
鞋博會后,安踏決策層開始反思:既然做品牌,就一定要打響,要與匡威、雙星、李寧等當時國內一線體育品牌一決高低。
安踏決定,力邀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為企業代言。很快,央視播出了安踏廣告。
習近平對于創品牌的要求,在晉江企業家中引起強烈的共鳴,晉江企業的品牌意識開始覺醒。緊跟安踏之后,晉江企業紛紛邀請中國的體育明星代言,打出自己的品牌。
彈力膠、能量環、遠紅外保暖科技、防潑水科技、智能跑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創新已成為深入安踏骨髓的重要元素,亦是安踏崛起為國內體育品牌龍頭的關鍵。2016年,安踏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成本達5.1%,而在2000年不到0.5%。安踏2016年的營銷收入達133.5億元,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20%。在體育用品行業排名中,安踏市值緊追耐克、阿迪等業界“大咖”,位列全球第五。
今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時,身著一件深色運動羽絨服,上面紅色“安踏”商標分外醒目。通過電視畫面看到這一幕,晉江的企業家們倍感振奮:“這是總書記對中國體育用品品牌的鼓勵和支持。”
“中國傘都、中國鞋都、中國食品工業強市、中國陶瓷重鎮”等14個“國字號”區域產業品牌,相繼落戶晉江。很多晉江干部談起這些年的變化,一臉驕傲?,F在,晉江已建成紡織服裝、制鞋2個千億和建材陶瓷、食品飲料、紙制品、裝備制造、化纖等5個百億產業集群,億元以上企業超過700家;擁有馳名商標42個、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達46家。
總結“晉江經驗”15年來,晉江人民按照習近平提出的“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系”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全面發展之路。至2016年,晉江連續23年居福建省縣域經濟總量第一位、第1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前十行列。
199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在長汀縣河田鎮察看精制茶葉加工場。(資料圖片)
政府職能轉變
放膽、放權、放手、放活
“政府職能轉變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環節。政府職能不轉變,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無從談起。”
——2001年3月24日,習近平在福建省企業家活動日暨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外經“一棟樓辦公”
【背景】上世紀90年代初,針對外商投資的審批慢、審批難,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倡導下,福州實行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各部門辦事窗口集中于一棟樓,全部手續不用出樓即可辦成,投資項目審批做到“馬上就辦”。從“一棟樓辦公”推開,福州出臺了一系列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的舉措,還形成了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問題的機制。
“就是這位韓國客商。”福州馬尾區環保局局長許開東指著桌上的一張合影對記者講述26年前的往事。
1991年的一天,這位韓國外商來到馬尾外商投資服務中心,說要來馬尾辦金剛石加工廠。接待他的正是許開東。那年,許開東畢業后的頭一份工作,就是在馬尾外商投資服務中心,為外商“代辦”各項審批業務。
許開東說,設立外商投資服務中心,是當年馬尾區為落實習近平提出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而推出的創新舉措,而“代辦制”,亦為全省首創。“僅僅兩天,所有的審批許可、營業執照、海關登記……我們全部代理搞定。當時,外商感到很意外,這和他們來中國前聽說的不太一樣。這位韓國外商很感激,所以就有了這張合影。”
令外商意外的“快”,源自當時剛設立的福州外商投資管理服務中心,也就是采訪過程中,不少老同志口中的“一棟樓”。
設立“一棟樓”的倡導者,便是習近平。
那時候,福州雖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但由于“軟環境”不配套,“硬件”的效益發揮不出來。“審批外資的環節多、手續繁、效率低是突出問題,幫外商跑審批,要到福州的好多部門蓋一堆印,一套審批手續辦下來,至少要一兩周。”許開東說,外經“一棟樓”設立后,樓內集結了全市20多個政府部門和社會服務單位,實行聯合辦公,一個“窗口”對外、一支筆審批、一條龍服務,可以一口氣辦完外經批準證書、營業執照、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等一系列手續,再也不用滿城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