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跑上海才能掛到專家號,光來回車票、住宿至少就要花兩千多元,還得提前1個月搶號。現在在家門口的市醫院就能看上,檢查、治療都方便,算下來省了不少錢!”9月6日,在福鼎市醫院腫瘤防治中心診室外,剛做完術后復查的患者孫女士,拿著乳腺外科專家沈坤煒教授開具的康復方案,忍不住算起了“經濟賬”。 福鼎市醫院腫瘤防治中心 沈坤煒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手術治療和綜合治療。他在國內率先開展“乳頭溢液的乳管內視鏡檢查”“以核素為示蹤劑的前哨淋巴活檢”“乳腺癌多基因陣列檢測”,為中國乳腺癌患者的精確診斷、減少手術創傷、精準治療作出了貢獻。2023年,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沈坤煒教授名醫“師帶徒”工作室正式簽約福鼎市醫院,把“一號難求”的上海專家門診“搬”到福鼎,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名醫專家優質便捷的診療服務。 “之所以選擇將工作室落地福鼎市醫院,源于深厚的‘福鼎情結’。”沈教授透露,自2003年開始,他便先后多次來鼎為福鼎患者解除病痛,更親手培養了福鼎市醫院乳腺外科80%以上的骨干醫師。因此,當福鼎市政府提出設立名醫工作室的需求時,他第一時間就響應號召。 沈坤煒乳腺外科工作室 “福鼎通了動車后,交通便利了,但老百姓去上海等大城市看頂尖專家,仍要花費四五個小時車程,還面臨掛號難、走彎路甚至被黃牛欺騙的風險。”沈教授在采訪中表示,針對群眾赴大城市就醫“路程遠、時間長、成本高、掛號難”的痛點,工作室創新構建起“定期駐點+遠程協作”的立體化服務模式:專家團隊每周從上海奔赴福鼎坐診,用醫者的“多跑路”換來了群眾的“少跑腿”“不跑腿”。同時,依托互聯網技術搭建起跨區域醫療協作平臺,實現兩地醫院“同步業務學習”“遠程聯合診療”無縫銜接,讓福鼎患者在本地就能同步獲取上海專家的診療意見和方案,真正享受到與大城市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福鼎市醫院腫瘤防治中心專家團隊 在沈教授看來,工作室并非簡單的“輸血”,而是通過“典型病例研討”“手術技術交流”“每周同步培訓”等方式,與福鼎醫護人員開展深度協作,共同提升專科診療水平,進一步推動縣域醫療從“借外力”向“強內功”轉變,切實增強福鼎市醫院的“造血”能力。 “沈教授把他幾十年的行醫經驗和手術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從操作細節到風險把控,一一細致指導,讓我們的專業水平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作為沈教授的帶教徒弟,福鼎市醫院外科一區甲乳專業組主治醫師王亦璜直言,跟隨沈教授學習的這段經歷,是自己從醫路上最寶貴的成長歷程。 沈坤煒為福鼎患者提供診療意見和方案 談及名醫工作室帶來的變化,福鼎市醫院外科一區甲乳專業組副主任醫師、門診部副主任鄭煒同樣感觸頗深:“最明顯的就是患者留存率提升,以往患者赴外地就醫需承受奔波與高成本,如今在家門口即可對接上海專家團隊,醫療成本大幅降低。”早在2007年,鄭煒就曾赴上海腫瘤醫院進修,師從沈教授,其間獲益良多。他表示,自沈教授團隊正式入駐福鼎市醫院后,醫院乳腺外科綜合治療能力明顯提高,診療理念、技術逐漸向上海及國際先進水平靠攏,治療方案也更規范精準。同時,人才培養形成系統化機制,科室醫護人員分梯隊到沈教授所在上海科室進修,整體診療水平大幅進步。 更令人動容的是,考慮到部分患者家庭困難,沈教授還牽線“粉紅天使”慈善項目落戶福鼎市醫院,專門為貧困病患提供慈善救助,讓優質醫療不僅“可及”,更顯“溫度”。 “福鼎市醫院的硬件設備非常先進,外科醫生也都經過北京、上海、福州大醫院培訓,技術過硬。”沈教授表示,從臨床實踐來看,100個就診病例中,有95%的患者在福鼎市醫院就能獲得與上海大醫院同等質量的診療服務,僅1至2個病情特別復雜的特殊病例,才需要進一步赴滬會診。“患者在‘家門口’既能通過工作室對接上海專家,又能依托本地成熟的醫療團隊和先進設備解決問題。若確有赴滬需求,也可通過福鼎市醫院醫生與上海專家直接對接,避免走彎路。” 沈坤煒及福鼎專家團隊共同為患者實施手術 近年來,福鼎市以名醫“師帶徒”工作室為主要抓手,柔性引進高層次醫療專家,加強福鼎市醫療團隊與其他重點醫院高層次醫療團隊的密切合作,推進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助力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目前,福鼎市醫院共有11個名醫“師帶徒”工作室。去年,專家來鼎門診接診6740人次,手術臺數合計800臺。 如今,隨著名醫“師帶徒”工作室的常態化運轉,福鼎異地醫療協作正從“單向支援”轉向“雙向共贏”,不僅為福鼎群眾帶來就醫便利,更推動全市醫療人才隊伍建設與專科能力提升,不斷為縣域醫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