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4日,鄧拓故居修復竣工暨開館典禮舉行,習近平親自參加并講話。73歲的丁一嵐女士抱病從北京趕來。當天,下了大雨,丁一嵐在致辭中深情呼喚:“鄧拓,您歸來啊!福州人民想念您!”一往情深,令人動容。
在福建任職期間,習近平還對林則徐出生地、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等文物的修復和保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位于三明市的萬壽巖遺址被發現,把福建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由此被人們稱為“南方周口店”,具有重大的價值。不過,由于萬壽巖早就被三明鋼鐵廠出資購得,作為采礦點。當地熱心村民擔心礦山開采危及遺址,于是到處奔走相告。
1999年12月底,省文化廳向省政府提交了“關于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保護有關情況的緊急匯報”。時任代省長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指出: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一直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歷史文物,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后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三鋼馬上落實,以大局為重,全面停止了在萬壽巖的爆破開采,異地選定了新的采礦點。
此后,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提速,并取得重大進展。2001年3月,萬壽巖遺址被評為“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6月躋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列。
“我曾有幸主持過福州這座美麗古城的工作,曾為保護名城做了一些工作,保護了一批名人故居、傳統街區,加強了文物管理機構,增加文物保護的財政投入。衷心希望我的后任和全省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領導者比我做得更好一些。”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為曾擔任福州市文物局局長曾意丹所著的《福州古厝》作序,他再次憶起保護文物的“福州往事”。
在《序》中,習近平指出:“發展經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二者同等重要。”對照回味,習近平總書記現在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與此是一脈相承的。
“福州瓷牌”·“四個一”
順著文儒坊的石板路,尋至大光里北側8號,坐落著“福州首屈一指的詩樓”,斑駁的紅木門上掛著一塊搪瓷銘牌——“福州市名人故居·陳衍故居”,落款為“福州市人民政府立,一九九一年十月”。
這種銘牌用搪瓷燒制而成,不懼風雨,相當于從法律意義上保護名人故居。上世紀90年代初,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不如現今強烈,在這樣的氛圍中,福州市就創新探索出“掛牌保護”的做法,在當時尚屬全國首創。
正是在1991年3月10日的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提出,在全市開展一次全面的文物普查,對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部掛牌立碑,對名人故居、遺址等分別采取立碑紀念、掛牌昭示等辦法加強管理,并一律建立檔案。
1991年3月12日,省市人大代表視察福州市文物工作反饋會上,福州市正式決定用市政府掛牌形式從速保護一批名人故居。1991年9月,經調查研究,福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64處市區名人故居,比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予以掛牌保護。
從1991年10月到1992年1月,這64處名人故居全部掛上了搪瓷燒制的“福州市名人故居”銘牌,包括陳衍故居、陳若霖故居、高士其故居等。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福州市公布的最大一批名人故居。
20多年過去,這些故居有的已經升格為各級文保單位,其他的仍以“福州市名人故居”的名義得到妥善保護。這些故居門前依然掛著獨具時代特色的搪瓷銘牌,經歷風雨,見證歷史。
“這些故居中絕大部分當時還不算文保單位,原則上不受文物法保護。可以想見,如果不是掛牌保護起來,很多都會在城市建設中面臨被拆的命運。近30年過去了,回頭看,當時的做法是多么富有遠見啊!”黃啟權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著眼長遠,著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化、法制化,除了“福州瓷牌”這一創新之舉外,他還做了多項開創性探索和實踐。1991年3月10日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就議定了“四個一”保障機制,至今仍廣受稱贊。
一個局。現場辦公會確定,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增加事業編制10名。1994年11月11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專題研究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市委常委會又議定,健全文物管理工作機構,在機構改革中考慮設立市文物管理局。1995年6月,福州市文物管理局正式成立,作為市直二級局,人財物相對獨立,定編20人。
一個隊。現場辦公會明確提出,建立福州市考古隊,1991年6月正式成立,定編8人。這為提升福州文物考古水平,進一步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多年來,福州市考古隊在多個考古領域創下輝煌業績。
一顆印。現場辦公會明確提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的現有使用單位,都要與文物主管部門簽訂‘使用保證合同’”。由此延伸,福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從1992年開始,城建項目立項時需要征求文物部門的意見,加蓋市文管會(后改為市文物局)的印章。“以前只需蓋規劃建設部門的印章就可以了,增加了文物部門的一顆印,保護文物的主動性大大加強了,建設性破壞的可能性盡量避免和減少了。”黃啟權說。
一百萬元。過去,福州全市每年的文物修繕經費只是從城市維護費中列支8萬元,此次現場辦公會議定,從當年(1991年)開始,此項費用每年市財政撥款100萬元,以后逐年增加。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小數目,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