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電子政務的深刻理解,習近平對政務信息化建設提出了“轉變工作方式,適應信息網絡化的需要”“加快政務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利用,提高政務信息化水平”“建立政府公眾信息服務網,提高便民利民服務質量”等具體要求。
習近平提出的這些重要理念,成為福建政務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應用的基本遵循。
網絡的建成搭好了基本框架,修好了“主路”,更需要跑“車”運“貨”。只有廣泛開展各種應用和服務,開發、整合政府部門中有共性的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政務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水平才能提高。
隨著接入政務信息網的省、市、縣三級黨政機關和單位不斷增加,視頻會議、公文傳輸、加密通信、辦公自動化等應用廣泛開展,行政效能不斷提升,行政成本逐漸降低,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政府部門的工作方式。
以視頻會議系統為例。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省政府及省直部門召開10多次省市縣三級視頻會議,各市召開30多次市縣兩級視頻會議,較傳統集中起來的開會方式,節省費用數十萬元。
陳榮輝說,10多年來,福建電子政務一路走在全國先進行列,2002年率先在全國建成全省政務信息網,2009年以全國最快的速度建成全省電子政務外網,2012年建成省級政務云平臺,“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現已全面投入使用。
“中國福建”連續多年進入全國省級政府網站先進行列。現在,打開“中國福建”,你會看到,教育、醫療、交通、住房等十多項公共服務平臺清晰在列,網上審批平臺與官網無縫對接,各地市網上辦事流程簡單明了。
2012年工信部“數字福建”調研報告高度評價說:“數字福建”在全國第一個建成省市二級大型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在全國第一個建成規范標準統一、資源目錄引導、共享平臺交換、管理運行有序的政務信息共享體系。
電子政務具體如何開展?效果如何?習近平十分關心。
對稅收信息化,他就關注有加。
2001年6月28日上午,時任省長習近平在福建省國稅局金稅工程開通儀式現場,按動了網絡聯通按鈕,分布在全省國稅系統基層單位的115個計算機廣域網接點瞬間全線貫通,并網運行。
在聽取金稅工程建設情況匯報后,習近平下達了開通指令。接著,他又前往省地稅局,察看地稅系統信息化建設情況,聽取全省地稅征管信息系統建設情況匯報,并觀看了演示。
原金稅工程協調小組副組長、省國稅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方新加用了三個“沒想到”來描述當時的情形。
【方新加講述】
沒想到省長這么重視,親自來參加這個部門的活動,因此,我們特地向國家稅務總局作了匯報;沒想到他不但認真聽取了金稅工程匯報,還詳細了解業務操作過程,問得那么細;沒想到他興致那么濃厚,原來只安排個把小時,結果整整看了一個上午。
那時,正值盛夏,會議室在15層頂樓,習近平不時掏出手絹擦額頭上的汗。他還饒有興致地查詢了2家納稅企業的情況,一家是大型連鎖超市,一家是對外勞務合作公司,通過企業發票使用情況了解企業經營情況。
在座談時,習近平說,21世紀,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設“數字福建”,也就是福建的信息化。稅務系統的信息化,是“數字福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金稅工程下一步在深度、廣度上要進一步配套完善,無論在堵塞漏洞防止偷稅,還是在電子政務上,包括下一步加強稅收征管,都有一個革命性、根本性的變化。
按照習近平的指示,福建省稅收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走在全國前列。作為國家金稅工程的延伸,計算機遠程電子申報是稅收征管信息化發展的方向。2002年3月,青島啤酒(福州)有限公司、福建瑞達電子公司等9家企業,作為第一批試用企業,通過互聯網成功申報繳納了稅款,稅收網上申報在福建成為現實。
“現在,網上申報已經很普通,但在當時,這種既便捷又準確的申報方式是很先進的,為企業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省數字辦原副主任林明庶說。
2.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提供信息化服務
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把推進信息化與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結合起來,是習近平當年提出的要求,是“數字福建”追求的目標之一。
鼓樓區是省會福州的中心城區。2001年5月,省政府將信息化程度較高的鼓樓區確定為“數字福建”重點項目建設示范區。
鼓樓區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是,“以電子政務為龍頭帶動,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模式,以信息化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按照“貼近生活、貼近生產、貼近社會、貼近實際”的要求,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當時鼓樓區信息化人才十分稀有。“數字福建”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就是鼓樓示范區的顧問,他們下到一個個小區,手把手指導建設。
由于不同小區的電腦普及率相差極大,“數字鼓樓”選擇的方案是通過建設信息化居民示范小區來帶動社區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屏西、湖前、天元等7個小區成為信息化社區建設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