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決策部署,堅持頂層設計引領和統籌,是17年來“數字福建”建設貫穿始終的紅線。
2008年,開展“數字福建”第二次頂層設計,在全國率先描繪完成全省電子政務總體框架;
2012年,國家工信部、福建省政府共同印發《關于合作推進“數字福建”建設實施方案》,“數字福建”從地方主導上升為中央和地方共同推進的更高層次;
2014年,啟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的第三次頂層設計;
2015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數字福建”建設的若干意見》,再造“數字福建”新框架——到2020年,實現“處處相連、物物互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智慧化應用體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繼續保持領先,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的新跨越;
2016年4月14日,“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十三五”“數字福建”專項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建設“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福建的目標。
深化應用,政務民生企業全面受益
“要以應用為重點推進信息化,抓好全社會信息資源的開發、集成和利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各部門各行業的信息系統,鼓勵發展各類公共數據庫,依托網絡,實現社會資源最大共享。要利用政府公共信息網絡平臺開展各種信息化應用,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的發展,并以企業上網、家庭上網工程為載體,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信息化進程。”
——習近平《縮小數字鴻溝,服務經濟建設》
200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到中國電信福建分公司調研信息化建設。(資料圖片)
1.電子政務引領全國風向
從基礎入手、突破重點,“數字福建”建設初始組織實施的一系列重點工程,在政務運行、民生改善、企業信息化等方面,產生了積極效應。
先人一步,福建將電子政務作為“數字福建”建設的龍頭,著力打造統一的政務信息網絡體系、政務信息化應用體系、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體系,讓公共服務走向集約化、高效率。
福建省經濟信息中心原主任黃國敏說,那時,福建省大部分廳局已建成內部局域網,辦公初步實現自動化,但信息資源數字化和共享程度低。“更大的問題在于,因為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和共享機制、開放的信息服務體系,數據很難交流、共享。”
在國家尚未明確建設思路的情況下,2001年初,在習近平的親自謀劃下,福建省做出統一建設全省政務信息網、開展信息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規劃部署,積極探索電子政務項目統建共享的建設模式。
2002年1月16日17時18分,隨著時任省長、省“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輕點鼠標,福建省政務信息網正式開通。
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
作為“數字福建”的骨干工程,福建省政務信息網聯通180個省直單位和9個設區市84個縣(區、市),輔以政府系統辦公網、資源網、公眾信息網以及數據庫、共享信息平臺建設,融多媒體通信、政務信息發布、會議系統、信息查詢、網上聯合辦公等業務功能于一體,在國內率先實施了省級政務信息資源標準化、數字化、網絡化、空間化改造,建成分布式、可共享的政務數據庫群。
大數據時代,現在都在講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可在當時,人們很難接受、很難理解,部門各自為政,把數據掌握在自己手里。實現互聯互通,不用說行外,業內都有各種聲音。福建省信息化水平能一直保持在全國前列,就是因為有這個前瞻性的政務網絡系統工程。
該工程2001年4月啟動,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聯網聯通的預期目標。
在開通儀式上,習近平饒有興致地通過視頻電話系統與基層干部交談。他稱贊政務信息網是“數字福建”的點睛工程,它的開通,標志福建政務信息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電子政務的核心不是“電子”,而是“政務”。從決策部署,到建設過程中的關心、指導,再到親自點擊開通,習近平對政務信息網的建設和應用高度重視,寄予厚望。
習近平在開通儀式上發表講話,闡述了他的電子政務理念。
習近平說:“在世界各國積極倡導的信息技術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列為第一位。電子政務是企業信息化和社會生活全面電子化的基礎和關鍵動力。沒有政務信息化,就沒有全面的企業信息化;沒有電子政務,就沒有真正的電子商務。”
他指出:“政務信息化是政務活動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它的發展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涉及到政務部門的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調整和協調,所面向的對象是不同的行業、系統和地區以及各社會團體、個人。政務信息化是政府效能建設的重要內容,要與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進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