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年,福州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招商引資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曾多次率代表團前往港、澳地區和東南亞招商引資。作為隨行人員,我們的共同感受是,跟著習書記出訪,節奏快、效率高、收獲大。
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回出訪新加坡,我們一共呆了6天,每天忙完所有既定事項基本上就到夜里12點了。回到酒店,大家還要匯總當天情況,碰頭商量第二天的行程和項目洽談計劃,全部搞定往往都到凌晨2點多了,每天睡不了幾個小時。
出訪期間,習近平總是親自洽談每個項目,親自接待每位貴賓,參與商討行程安排……正是這種親力親為,感染了所有隨行人員,也感動了當地華人華僑。真心誠意和辛勞汗水換回了碩果累累,那幾年,習近平帶著我們與印尼林氏集團簽署了由其開發建設元洪投資區的協議,商定在投資區內籌建鋼鐵廠、造紙廠、油脂廠、面粉廠等企業;他親自主持洽談福州第一座3萬噸級的雜貨碼頭——元洪碼頭的項目,這個碼頭于1994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是我國一級口岸之一。時隔這么多年,元洪投資區穩步發展,已形成糧油食品、紡織化纖、輕工機械、能源精化四大優勢產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重視招商引資,但常說的一句話卻是“辦好現有的企業是最好的招商”。他經常跟班子成員以及相關部門的同志說,引進的企業如果辦倒閉了,我們首先要檢討的是自己。只有政府的工作做到位,企業才會安心留在這里,助力地區經濟發展。
他讓平潭“深閨有人識”
講述者:何文(時任平潭縣旅游局黨支部書記兼副局長)
這幾年,平潭國際旅游島如火如荼地開發建設。看著平潭日新月異,我真心佩服習總書記當年的發展思路與遠見,若非他提出“旅游興縣”的戰略構想,也許平潭至今“處在深閨無人識”。
上世紀90年代初,平潭是偏居一隅的落后縣,是飽受風沙侵襲的“孤島”,要談開放開發何其難。
1991年下半年,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國家旅游局和省、縣旅游部門聯合在平潭進行旅游資源普查和開發規劃。次年12月,平潭風景區獲批成為省級風景區。
平潭旅游到底能不能發展?當時大家心里都沒底。由于長期處在海防前沿,島內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搞旅游,很多人在笑,也有一些人在罵,說肚子都吃不飽,搞農業、工業都來不及,搞什么旅游。
習近平讓大家吃了“定心丸”。我至今完整保存著當年他就加快平潭旅游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記錄。
第一次講話,是1993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平潭調研座談會上說:“旅游開發的連帶效應是無限的。石頭、沙灘、海(湖)水、陽光、林帶等資源的最佳組合將變成巨大的財富。平潭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它的海貌風光有獨到之處,是國內甚至世界上少有的,發展旅游業前景廣闊。”他對平潭的干部說:“我們首先要提高認識,旅游業是平潭將來搞經濟建設的一個特色。要愛惜、保護好旅游資源。其次要快馬加鞭地制訂嵐島旅游建設規劃,全方位開放,引進外資、內資、群眾集資共同開發,多腿走路,步子邁大些。”
1994年1月,平潭海壇風景名勝區列入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當年5月25日,習近平在市委、市政府平潭現場辦公會上,就平潭的旅游開發再次提出要求:乘勢而上,扎實工作,使寶貴的旅游資源興縣富民。他還特別強調,要開發和保護相結合。好的自然資源景觀一旦被糟蹋了,用再多的資金也恢復不了。要為子孫后代負責,要對歷史有交代。
在那之后的幾年,平潭縣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嚴打非法挖沙采石行為,修建了景點接駁公路,建設了景點配套設施。通過發展旅游業,帶動了交通、通信、商業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1999年2月,我們收到建設部寄來的《關于提交世界遺產預備清單準備材料函》,其中全國28個國家級風景區獲申報資格,平潭就是其中一個!大家都很激動,更加堅信,發展旅游,路走對了!
就在當年10月24日,在平潭調研座談會上,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習近平第三次對平潭旅游業發展提出要求。他說,旅游業對平潭來說既是現實的又是長遠的課題,21世紀旅游業一定會越來越發達。要保護好我們現有的環境。一定不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臺商獨資企業宸鴻科技(平潭)有限公司考察。(資料圖片)
擔當
閩臺交流先行先試
“我們必須意識到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真正把對臺工作擺到特殊的位置上來,從而促進兩岸經濟的發展,推動統一大業的進程。”
——1990年5月10日,習近平在福州市對臺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兩岸交流日,鄉愁自解時;海峽有隔阻,不阻云彩飛。”
祖籍福建永春的臺灣詩人余光中,一首《鄉愁》道盡海峽東岸臺灣同胞的綿長鄉關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