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讓教師行業變得
專業化和有挑戰性”
“在男女教師比例差距如此大的情況下,相關部門應該重視此問題,制定科學的教師招聘政策,引導男女教師比例趨于合理。也應從政策上進行保障,使得深圳教師隊伍能吸引、留住更多的優秀男老師。”一位長期關注教育行業的人士說。
深圳市教育局表示,國家有關教師職業的規定中,沒有對男女比例的硬性要求,也沒有權威研究表明性別的合適比例。在深圳教師招聘人事制度總框架下,教師要遵循人才流動的市場機制,各學校作為用人主體,會按照有利于符合教育規律、有利于學校發展、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原則,結合學校人員情況自主選擇教師,形成相對合理的教師結構。
不過記者了解到,不少學校還是希望多招男教師,并且在目前無法保證男教師數量的情況下,學校也在采取不同的措施緩解此問題。鄭耀宗所在的新沙小學,在男教師偏少的情況下,會保證每個班都能有男教師的參與。
“我們會讓女教師多注意男教師的做法,在實踐中可以融合兩者的優點。”芮行國表示,“家庭教育方面,也希望爸爸多參與一下”。
項陽是福田區在全國海選招聘的5名中小學校長之一,她所在的學校也希望能多招男教師,“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但項陽表示,“男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有差距”,可以針對男女教師的差別探討不同的招聘內容,以吸引男教師。在項陽看來,只要努力做好老師,性別問題根本不值得探討。
而在盧曉中看來,教師行業安穩而不富有挑戰性,是一個全行業的問題。要吸引更多的男老師,甚至更多優秀的人進入教師行業,最根本的問題在于教師專業化。不少男孩子富有冒險精神,需要有挑戰性的工作。如今要做的,是讓教師像醫生、律師那樣,更具專業性,“而不是任何人就算不是師范專業,只要有某學科的知識就能當老師”。
就目前而言,教師職業已有“教師資格證”這個門檻。但僅有這個還不夠,盧曉中認為,要讓社會有這樣一個評價標準:好老師并不是傳授知識的工具,而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會教書、教好書,同時在一堂課內實現情感價值觀的傳遞,是不容易實現的,“這會讓教師的職業變得有挑戰性和專業性。如果需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富有挑戰性,男教師便不會過早出現職業倦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