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000萬元打造豪華天橋、山西耗資6000萬元建孫大圣故里、河南駐馬店兩億元建梁祝故里……近年來,不少地方出現建設浪費的現象。一些城市重復建設不斷;在公共設施建設上,也片面追求奢華。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695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3%的受訪者直言自己所在城市建設浪費現象較多。81.0%的人認為,城市建設浪費的主要表現為大搞形象工程。86.7%的人認為公共財政最應該投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
重復建設是各地民眾普遍反映的浪費問題
家住深圳市南山區的顧先生覺得,花5000萬元打造的“春花”天橋,和普通天橋相比,在通行功能上是一樣的,只是燈光等裝飾非常“奪目”。他認為,“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固然是好事,但這么多投入是否顧及了長遠利益呢?只為了表面好看也太浪費了。”
除了豪華的公共設施外,不少城市打造的形象工程并不符合當地實際。民意中國網一位網友留言說,哈爾濱市一年霜凍期有六七個月,一些領導卻熱衷于建設噴泉景觀,“有一個廣場,建了迎賓式的夾道拱形噴泉,有7個巨大的七彩噴泉燈塔,但只過了一個冬天設備就凍壞了;還有一個地級市竟然建了幾十米長的瀑布墻,沒過幾個冬天設備也凍壞了。在滴水成冰的地方建噴泉,巨額投資怎能不打水漂?”
重復建設也是各地民眾普遍反映的浪費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市民柳先生發現,家門口的綠化帶兩年前石砌的道牙最近又在重修,“本來沒有質量問題,可以繼續使用的東西隨便就換,這種情況我看見好多次了。”
“各部門缺乏統籌安排,‘馬路拉鏈’現象幾乎天天有。同一個地點,反復圍擋施工,今天路面改造、明天電力改造、后天修跨線橋、大后天、修地鐵……一條路一年不知道要挖多少次,整個城市成了一個大工地。”民意中國網一位武漢市網友說。
另一位來自中部省份地級市的網友反映,“前兩年,一些領導覺得雙向四車道顯示不出城市的氣派,于是,拆除了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把四車道拓展成六車道。但我們市里機動車不多,六車道上總是空空蕩蕩的。而且由于自行車道太窄,人們常常騎入機動車道中,平添了危險。面對紛至沓來的怨言,政府只好又在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間安裝了護欄。但是,沒過幾個月,參評文明城市需要綠化面積達標,政府只能重新修建綠化帶,現在六車道又變回了四車道。”
城市建設浪費的主要表現有哪些?81.0%的人首選“大搞形象工程”;其次是“道路、管道重復施工”(62.4%);排在第三位的是“超標興建辦公樓宇”(59.5%)。接下來還有:地標性建筑淪為擺設(46.1%),豪華設施遠超實際需求(43.9%),巨資開發景區(36.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