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二卷閱讀Ⅳ選用了兩首唐代題畫詩:宋之問的《詠省壁畫鶴》(以下簡稱“宋詩”)和陳子昂的《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以下簡稱“陳詩”)。前者是五絕:“粉壁圖仙鶴,昂藏真氣多。鶱飛竟不去,當是戀恩波。”后者是五律:“古壁仙人畫,丹青尚有文。獨舞紛如雪,孤飛曖似云。自矜彩色重,寧憶故池群。江海聯翩翼,長鳴誰復聞。”
題畫詩源遠流長,形式多樣,至宋蔚為大觀。狹義上的題畫詩,專指作者直接題寫于畫幅而成為這幅畫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內容與畫意有關的詩作。題畫詩的作者可以是別人,也可以是畫家自己。廣義上的題畫詩,泛指一切與繪畫有關聯的詩,包括詠畫詩。詠畫詩大多獨立于畫幅而存在,是題畫詩的前身。畫家作畫構圖時,常在畫面上為題畫詩預留一塊適當的空白區域,甚至請書畫名家先題上有關詩句,然后依據詩意命題作畫。這種情形逮至北宋中期,隨著文人畫大行于世而正式出現。作為文人畫的伴生物或標志,真正的題畫詩自此進入繁盛期。
題畫詩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是以少總多,即小見大。題畫詩多題于畫上,畫幅可題款處極其有限,因此題畫詩多為短小精悍之作,寥寥數語,即能統攝畫中景物、畫外意境與畫家情感或觀者感悟。韋莊《題<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該詩寫金陵城暮春雨霏草齊,柳煙籠堤,懷古傷今,百感交集。清人李慈銘《越鰻堂讀書簡端記》評此詩曰:“二十八字中有古往今來萬語千言不盡之意。”
二是描形摹狀,繪色擬聲。題畫詩往往“使筆如畫”,或寫景狀物,窮形盡相,多態多姿;或刻畫人物,形神兼備,生動逼真。唐代王維《自畫<山水>》(“蘭溪白石出,玉山紅葉稀。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這首題畫詩描寫深秋時節山中風景,蘭溪、白石、紅葉、空翠,意象紛呈,色彩鮮明。元代文人貢師泰《題<淵明小像>》(“烏帽青鞋白鹿裘,山中甲子自春秋。呼童檢點門前柳,莫放飛花過石頭。”)這首題畫詩以白描手法勾勒陶淵明的裝束、動作,人物身份一目了然;末二句寫山家生活細節,反映其不愿仕進、返璞歸真的理想。
三是緣畫寫情,別有興寄。題畫詩常借畫中景、物、人、事抒情言志。唐代戴叔倫《題<畫蟬>》(“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一詩寫蟬高潔的品格、善吟唱的才能與難逃厄運的遭遇,寓含賢者可危的感慨,耐人玩味。
四是談藝說法,揭示畫理。有些題畫詩不僅描形繪像,傳情達意,還滲入繪畫理法的啟悟與感發。歐陽修《題<盤車圖>》:“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此詩通篇不寫畫中景物,而是緣畫論及畫理上的一個重大課題——形神論。他所提出的“忘形得意”的理論對“遺貌取神”“以神寫形”等畫法都有深遠影響,是后來文人畫和文人畫理論的發端。
如何閱讀題畫詩?
一要了解題畫內容與緣起。宋詩標題告訴讀者題詠的是省壁(即宮中墻壁)上所畫的仙鶴。陳詩標題則點明題寫的是主人居處墻壁上的孤鶴,同時交代題詠的意圖,既是贈給主人,又是兼寄友人喬(知之)主簿(官名)、崔(融)著作(官名)。
二要梳理詩歌的結構脈絡。宋詩首句點題,次句寫畫鶴神情,三句寫畫鶴姿態,四句點畫旨:鶴之不飛,在于“戀恩波”。陳詩首聯點明畫鶴的來歷與現狀,頷聯描繪畫鶴形色,頸聯擬寫畫鶴心胸,尾聯點明寄贈之意。
三要分析形象特點與手法。陳詩首聯點明壁畫作者,指出此畫雖已古老,但其文采尚可供人欣賞。頷聯繪以互文、比擬手法描摹鶴獨自飛舞的高潔風姿。“如雪”“似云”狀其毛色潔白;“獨舞”“孤飛”凸顯其卓爾不群的個性。頸聯離開畫面,馳騁想象:它以自己羽毛色彩的莊重而自豪,難道還會懷念昔日相處一池的伙伴?“故池群”隱喻居官長安的喬、崔二人。此聯寫鶴超邁凡俗、孤高自負的神情。尾聯以鶴自比,抒發胸臆:孤鶴在江海上接連不斷地振翅高飛,但又有誰能聽到它引頸長鳴呢?末句以反問收束,突出自己失群、孤寂的境遇。
四要把握蘊含的思想情感。解讀題畫詩的情感內涵,要立足篇章整體,抓住詩中關鍵詞句來分析、領會。宋詩末句“戀恩波”是詩眼,卒章顯志,抒發歌頌皇恩之意。陳詩表面寫鶴,底里寫人,近似寓言體,以孤鶴形象含蓄地暗示自己離群失遇、退職歸隱的處境,抒發報國無門、有志難伸之情,也流露出希望朋友憑鶴會意而報以同情、關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