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湖古港舊址。(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在泉州石湖古港,潮水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漸漸退去,一排排長長的臺階從礁石上逐漸顯露出來。
“石湖古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繁盛時的見證者,這些臺階就是當年碼頭搬運工一腳腳踩過的地方。”石獅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說,宋元以來,石湖古碼頭一直是泉州港水陸轉運的重要碼頭,但如今淤積的古港里只看得見幾艘漁船隨著漲潮入港,漁民則在古渡口旁養起了螃蟹。
新石湖港。(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不過距離古港僅僅2公里處,目力所及便能看到一座現代化的新型港口。新石湖港里,大型貨輪往來穿梭,來自南亞、中東、歐洲等地的大型石材從這里上岸,再被運往泉州南安等地,經過切割、設計等一系列加工之后,這些石材產品又會再次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泉州南安是中國著名的“建材之鄉”,當地的石材產業正是泉州走向“一帶一路”的一個縮影。
“我們石材原料基本上都來自‘海絲’沿線國家,加工后的產品有30%銷往‘海絲’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帶來新的商機,尤其在中東,我們的業務增加明顯。”南安康利石材集團總經理桂文奇說。
近兩年,康利集團的“絲路”色彩十分濃厚,先后承接了卡塔爾商業銀行、阿聯酋皇宮、俄羅斯大清真寺等工程,這讓桂文奇十分自豪。“我們靠精湛的工藝、創意的設計和可靠的質量,贏得了這些大單,也為我們在這些國家積累了口碑,相信我們在‘海絲’沿線還有更大的作為。”
2016年11月23日,工人在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康利石材集團的荒料場準備吊運石材荒料。(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據統計,南安已有300多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踏上了開拓“海絲”沿線市場的征程。而南安包含石材、水暖衛浴、家居裝飾等優勢產業的對外貿易中,90%以上的出口額都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為培育發展新動力,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往來、產業合作,2016年6月,南安市“海絲泛家居產業聯合會”正式成立。
泛家居聯合會剛剛成立,便吸引了九牧衛浴、五號倉庫、亞金照明等近300家會員企業加盟,聯合會已經簽訂了3個海外合作項目,并與印尼、埃及、印度、柬埔寨、約旦等國家簽訂了一系列采購協議和戰略合作框架。
“我們聯合會已首期募集資金20億元,并將在中國的大中城市以及‘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復制一批線下體驗館。”海絲泛家居產業聯合會會長、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孝發說。
2016年1月21日,泉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一艘馬紹爾群島籍成品油輪上向船員核實信息并做抽檢前準備。(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一帶一路”倡議的效應初顯。2016年泉州市與“海絲”沿線國家年貿易總額121.5億美元,約占全市貿易總量的50.59%。截至2016年12月,“海絲”國家累計來泉投資設立企業1565家,實際利用外資額23.7億美元,約占全市總量的11.9%和9.1%;泉州累計赴“海絲”國家投資或設立辦事機構共計51個,投資總額4.64億美元,分別約占全市總量的18.3%和17.9%。匹克、安踏、九牧等大中型民營企業通過自然人或境外關聯企業在境外并購或設立了辦事處或營銷中心。
據泉州市海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泉州將繼續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著力暢通交通基礎設施通道、營造便利高效通關環境,推動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城市合作,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力打造“海絲”沿線綜合通道。(記者邰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