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霧輕籠著清澈的桐山溪。溯溪而上,疊石鄉庫口村村民盛左帶提著分類好的垃圾袋走出家門,熟練地將濕垃圾倒進等候在村道上的藍色垃圾車,并接過濕垃圾收集積分卡,臉上漾起笑意。“村里干凈了,還能攢積分換東西,值!”盛左帶說。 這張小小的卡片,連著庫口村“積分超市”的柴米油鹽,記錄著村民參與家園文明建設的點滴。近年來,依托生態優勢、厚重文脈,庫口村不斷深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將“黨建引領+文明實踐+鄉村治理”創新機制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一幅從環境到精神全面躍升的鄉村新畫卷,正沿著溪流緩緩鋪展。 強基鑄魂,黨建引領尤為重要,庫口村黨支部構建起“支部統籌、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三級聯動機制,創新“鄉村治理積分制”,將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12項內容納入管理,群眾憑積分在“積分超市”兌換生活用品。自實施以來,累計生成積分8.2萬分,有效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有了積分,年底可以去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成就感滿滿。”盛左帶樸實的話語背后,是村民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深刻轉變。小小積分,成為激活善治的“金鑰匙”。 治理效能的提升,悄然滋養著文明新風的種子。庫口村修訂完善的《村規民約》,成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的成立,為革除陋習、倡樹新風保駕護航。一支支由黨員、鄉賢、青年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成為庫口村最溫暖的風景線。他們為空巢老人送去熱飯和陪伴,在街頭巷尾講解垃圾分類知識,為維護村容整潔揮灑汗水……這些看似平凡的善行義舉,如同溪流匯聚,讓崇德向善在庫口村蔚然成風。 庫口村的美麗蝶變,還投射在鄉村新貌上。近年來,該村堅持以“生態美、村莊靚”為目標,大力實施三大攻堅行動:投資200多萬元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中心村生活污水100%收集;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模式,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引導村民扮靚家園,人居環境持續提升。 環境整治與基層治理讓庫口村煥發新生機,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為這幅鄉村新畫卷增添了一抹色彩。該村不斷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農家書屋、孝老食堂等陣地建設,結合傳統節日舉辦“民俗文化節”“農民運動會”等活動,年均開展惠民文化活動20余場,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對古民居、古戲臺進行活化利用,打造集文化傳承、文明實踐、文旅融合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讓群眾在文化浸潤中增強自信。 “我們進一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村民自治’的多元機制,成立文明創建領導小組,將創建工作納入村級考核,表彰先進典型,并通過廣播、公眾號、文化墻等載體廣泛宣傳創建成果,營造‘人人參與、戶戶爭創’的濃厚氛圍,凝聚起多元共建的合力。”庫口村黨支部書記李悌蘇介紹。 從“環境美”到“生活美”,再到“精神富”,庫口村以黨建引領破題、積分制管理賦能,實現鄉村治理與文明創建的同頻共振。如今的庫口村,不僅有溪水潺潺、庭院芬芳的生態畫卷,更有鄰里守望、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村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如溪中漣漪般層層擴散。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黨建+文明創建’模式,不斷完善積分制,讓每一份參與都被看見、每一份付出都有回響。同時,深耕本土文化沃土,培育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讓鄉村文脈在創新傳承中煥發新彩。”李悌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