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河湖平臺,織密水旱災害防御大網;基層治理系統,提升網格化社會治理能力。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福州展區內,閩清縣攜兩大案例登場,展現數字賦能下閩清城市建設的新面貌。 雨季將至,如何在臺風天保證居民安全?由閩清縣水利局建成的閩清河湖水系綜合調度指揮信息化平臺,建成水旱災害防御大屏、嶺里水庫四預平臺,為市民織密安全網。 水旱災害防御大屏共享接入閩清雨水情、水庫水閘工程、視頻、氣象等各項數據,降雨時,通過水旱災害防御大屏可直觀看到鄉鎮內的降雨情況,雨量超警時,可發出相應預警;系統還可實時掌握全縣各水庫、河道的水位變化情況,以及水文站點是否超警超汛。 “臺風來臨時,四預平臺將成為嶺里水庫的一張安全大網。”閩清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可根據預報降雨數據,通過水利專業模型,估算水庫未來的來水量、下游河道斷面水位、流量等情況,幫人們提前做好防洪防澇準備。 此外,平臺還可動態演示水庫上下游變化情況,結合靜態數據和動態畫面,協助各級管理部門建立有效的防汛防洪預案,及時且全方位地做好防汛減災準備,從而全面提升嶺里水庫風險動態研判與管控能力,提供全方位、權威的防洪減災信息,輔助公眾科學避險。 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我國基層治理的獨特優勢,也是高效推進基層治理的根本保障。近年來,閩清采取智治手段,提升網格化社會治理能力,實現網格化管理智能化、高效化、簡易化,提升基層公共服務水平。 “閩清縣基層治理系統以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為基座,以社會事項處置為主線,以閩清縣基層黨組織、網格員、志愿者力量數據聚合為支撐,處置矛盾糾紛事件、AI事件、網格事件三類事件。”現場講解員介紹,借助線上線下結合處置,工作人員可快速派轉處置社會事項,方便監管群眾訴求的辦結情況,追溯相應責任人。系統上線以來,月均處置上報事項330項,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為95%。 針對突發事件,閩清縣基層治理系統還可進行應急指揮調度處置。以閩清縣西門街社區為例,工作人員可從三維模型視角查看社區突發事件,立即指揮調動事件周邊的社區黨支部人員、社區網格人員、應急物資進行應急指揮,并根據前方人員回饋進行持續跟蹤。 針對特殊人群,使用智能分析算法,捕捉其行動軌跡,精準把控重點人群活動范圍,幫助其回歸社會,從而維護社會和諧。系統使用加密算法保存軌跡數據,使用特定權限賬號才能調用查看,最大程度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日常管理方面,通過模型交互、人機交互模塊,工作人員即可查看不同樓棟、不同樓層、不同戶室的具體人員信息,實現在基層治理調查時的快速信息查詢,同時通過綜治重點人群的接入和門禁數據的接入助力對重點人群的重點監管,實現社區人口、房屋數據、重點人群的匯聚、立體上圖,提升基層網格化治理能力。 閩清縣將圍繞“群眾事無小事”繼續探索基層治理之路,將數字化管理延伸至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擦亮社區治理幸福底色,以具體實踐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阮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