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汪晶晶) 日前,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經過2005年至2012年共7年時間的建設,我市共建成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19處,受益人口173278人,涉及全市17個鄉鎮206個行政村5個自然村。截止2012年底我市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3.8%。這些工程的建成投運,極大地改善了我市山區縣飲水不安全地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受益群眾普遍給予很高評價。
去年我市完成了沙埕、桐山、前岐3個鄉鎮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總投資1558.4萬元,解決32138人(包括學校426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同時實施沙埕鎮臺山供水改造項目,完成投資122萬元,解決島上駐軍及居民2500多人的飲水困難。2013年,我市將繼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計劃解決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近年來,我市采取“四堅持”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即:堅持領導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抓規劃,抓工程質量,抓資金安全;堅持規劃建卡,認真細致地搞好前期工作;堅持按項目治理,扎扎實實地抓好工程建設;堅持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投標制、合同治理制、工程施工監理制、報賬制和公示制,加強資金治理,確保資金安全。
“因地制宜制定規劃,在規劃的基礎上加強勘測設計,搞好水源論證。根據批復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投資計劃編制實施方案,將項目計劃落實到村和戶,逐鄉、逐村、逐戶建卡片,并按卡實施。實施方案的執行實行分級負責制,將任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個人。”據市水利局有關人士介紹,在工程建設中,我市嚴格把好材料設備采購關、施工隊伍選擇關、工程建設期間的質量監督關和檢查驗收關。同時,對各渠道籌集的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資金,進行專戶立賬,并增加資金治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實行賬務公開。
保水質,保供水量
在農村飲水工程加速推進的同時,如何讓廣大農民長期喝上“放心水”?
為了向用水戶供應符合衛生要求的生活飲用水,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各供水區在水源點選擇、源水和出廠水水質化驗及處理、凈水工藝流程等方面的水質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并要求管理單位定期對制水、供水及配水管網等設施進行清洗、消毒,防止水質二次污染,確保居民用上合格的自來水,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同時要求管理單位設立水資源保護區,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設立水源保護區,實行二級保護,進行飲用水地表水源各級保護區界的立牌標志,加強宣傳和管理。杜絕一切破壞水環境生態平衡的活動以及破壞水源林、護岸林、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杜絕向水域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及其它廢棄物;杜絕在保護區內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濫用化肥,使用炸藥、毒品捕殺魚類等現象。
飲水工程建成后,供水量滿足每人每天60升以上的需水要求,而且做到了供水到戶,達到自來水的要求,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因飲水導致的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根據市疾控中心化驗分析,當前我市送檢的工程水源水質中PH值、總硬度、各種離子等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