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蔡雪玲)日前,我市梅灣新村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現場呈現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據了解,2013年,我市計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100套,目前已提前開工547套。
安居才能樂業,解決好群眾的住房問題,特別是解決好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被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據市住房保障中心負責人介紹,為保障低收入、困難群眾居者有其屋,這幾年,我市不斷加大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建立了以廉租住房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經濟適用住房配建、棚戶區改造、公共租賃住房機制,形成覆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在資金安排上,堅持以財政投入為主,建立包括財政預算、住房公積金全部增值收益和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讓金收益在內的資金體系,并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專項補助,鼓勵企業參與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解決企業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困難。在建設用地方面,堅持規劃先行,采取收儲破產企業用地、置換、征地等多種形式,將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落到實處。2010年,我市在梅灣新村規劃一次性征地110畝,作為此后三年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至目前,歷年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716套,已配租配售2716套,歷年配租配售率達100%。
首批入住廉租房的住戶葉春花說,夫妻倆都沒文化,一直沒有固定收入,兒子在外打工,女兒上學,生活相當困難。30多年來他們搬了不下20次的家,租住的房子環境也很差。自從政府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著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以來,葉春花這樣的低保家庭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2011年1月21日,葉春花通過申報、審核、公開電腦搖號,確定了入住廉租住房資格。同年8月20日,葉春花如愿以償地搬進位于鎮邊的“福鼎市廉租房”內的新居,兒子也回家在附近的電腦店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極大地減輕了他們的經濟壓力。
據悉,我市保障性住房都是建在城區公共設施完善的地段,保障房小區附近不僅有市場、公交站、衛生所、中小學、幼兒園等公共配套。今年政府還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連接職成路、苗圃、梅灣新村到中山北路支路的保障性住房路,方便困難群眾就業,子女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