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人 市政協委員 王光秉
背景:近年來,我市已全面完成農村通行政村道路硬化任務,實現了全市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然而,隨著進城人口的增加,實際居住在農村的人口逐漸減少,使得很多農村客運車無法運營下去,而又出現各種不符規格的交通工具,給農村農民出行帶來不便及交通隱患。
建議:對于目前尚有一定居住人口規模的行政村或途經較多行政村的農村公路均應安排農村客運線路,每天至少應有早、晚兩班的客運車往返農村與集鎮或城區之間。
目前, 部分集鎮所在地與各行政村的客運線路的客流量少,利潤低,甚至虧本。因此,農村客運車輛財政補貼要根據當地公路沿線的村民人口數量、偏遠程度、潛在客流量等實際情況掛鉤,實行一線一定、動態管理和往山區傾斜。
由于農村公路路面狹窄,彎道多、彎道急、坡度陡,路面質量相對較差。因此,農村客運車輛必須嚴格定期檢修,絕不允許問題車輛上路;要加強對農村客運司機的管理和教育,盡量安排駕駛經驗豐富的司機從事農村客運工作;要加大對農村無牌無證及報廢的三輪車、小貨車、摩托車等的清理和取締力度,全面消除道路安全隱患。
由于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破壞,農村公路個別地方出現損壞,需要公路管理部門定期專人維護,同時還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錯車道和安全防護等設施,確保農村公路正常、安全使用。
回應:市政府吸收了改提案后,全市已通客車建制村234個,其中按日發班172個,62個因客源少而實行預約或周末通車,建制村通客車率達93.23%,居寧德市前列,農村群眾出行條件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