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萬畝紫菜養殖基地。
發展旅游正當其時
店下毗鄰太姥山火車站和太姥山、八尺門兩個高速互通口,龍秦公路、八楊公路穿境而過,沈海復線連接線店下段即將動工建設。便捷的交通系統將為店下發展旅游產業,融入海西大旅游格局增添騰飛的翅膀。但我們也注意到,由于資金、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導致一些文化遺址、古建筑、古文物沒有得以很好地挖掘與保護;另一方面由于宣傳推介的力度不夠,使得美景文物鎖在深山人未識,影響了旅游開發進度。
為此,福鼎市旅游協會秘書長王貞安建議,除了大張旗鼓地宣傳外,當務之急還必須抓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對現有景區景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其次,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要加大人文景觀的保護、搶救與傳承工作;其三,同處太姥山山脈的店下景區,離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僅半個小時的車程,應主動接受主景區的輻射,構建大太姥旅游格局。
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店下的人文歷史最早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期馬欄山文化,也是福鼎先人可考證的最早的活動區域。境內有馬欄山、洋邊山、后保山等新石器文化遺址和唐乾符年間安福寺、唐咸通清溪寺和明景泰實心石塔等古跡。巽城村內有清代古建筑19處,保存較好的有何氏大厝、林氏大厝和施仁泰大院等古建筑。非物質遺產較為豐富,魚燈、馬燈、連燈、臺閣、高蹺、提線木偶、布袋戲等民俗活動異彩紛呈。這些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文化遺存和景觀定將為店下的精品旅游增加無窮無盡的魅力。
值得慶幸的是,福鼎市和店下方面已經強烈意識到發展旅游這個朝陽產業的重要性,并已主動將之融入太姥山景區和海西旅游發展大格局之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店下將給世人捧出美輪美奐的山、海、川、島、奇石、人文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