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五年耕耘,砥礪奮進,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僅迎來了豐收的喜悅,更是在成就感中激發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發展前景的更高期待。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力實現中國夢。從今天開始,《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推出“喜迎十九大“專欄。集中播出一批反映祖國各地、各行各業“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迎接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報道。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岳旭輝 山西臺記者馬江歌、徐敏)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從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到“復興號”實現完全自主研發,從第一爐時速350公里的輪軸用鋼,到輪軸通過標準動車組428公里交匯試驗,山西裝備制造企業用創新驚艷了世界。
在世界最大的不銹鋼企業太原鋼鐵(集團)公司煉鋼一廠冶煉作業區電爐甲班的班前會上,班長徐慧龍安排好生產任務之后,特別向工友們強調要確保產品質量。
徐慧龍:輪軸鋼是我們的拳頭產品,不僅代表太鋼,更是咱們山西甚至中國,所以我們絕對不敢馬虎,必須把它干好、煉好。
由太鋼和太重聯手打造的輪軸此前已累計完成60萬公里的運行考核,即將“入駐”“復興號”。
在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車輪二廠的車間,副經理李樹林正沿著生產線檢查著每一道工序。他說,這條生產線是全球投產最快、生產效率最高的高鐵車輪生產線,太鋼和太重聯手創造了山西制造史上的新高度和新速度。在高度壟斷的高鐵核心技術領域,唯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走。
李樹林:核心的一些技術,靠買是買不來的,你花多少錢它也不賣。
自信來源于精益求精的細節雕琢和勇于創新的科技攻關。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車輪二廠鍛軋工部壓機操作工蘇小宇是一位90后,6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考察時,曾鼓勵他加油干。
蘇小宇:打破國際車輪的壟斷,實現車輪國產化,并將我們太重的車輪中國的車輪推向世界。
實現全部高鐵輪軸自主化生產,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標志著山西企業的制造能力達到了世界同行業最高水平。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與化工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在中國標準動車組428公里的交匯試驗上,裝的一半都是國產的輪軸,其中太重的輪軸都在上面,經受住了考驗。在監控中發現,運行品質,包括狀態非常優良,一點不比國外次,而且很多性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