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子女在“七彩屋”看書
前不久,市青少年宮接受寧德市教育工委檢查組測評,以96.8分、寧德市第一名的佳績,躋身省“一級宮”。近年來,青少年宮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堅持個性化特長培養和精品化教育戰略,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取得較為顯著的社會效益。
“這個儀器居然能模擬閃電的發光。”在科普儀器“雅各布天梯”前,桐北小學5年級7班的章華楠興致勃勃觀看著演示,對于他來說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鮮。
12歲的章華楠2010年從沙埕鎮的一所小學轉到桐北小學,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當時年僅10歲的章華楠一個人來到市區寄讀。平時,除了學習,父母不在身邊的章華楠并沒有太多的業余活動。這次來到少年宮,讓他實實在在過了一回“科技癮”。自青少年宮免費對外開放以來,每周末都會迎來上百位農民工子女。
除了每周固定為農民工子女免費開放,市青少年宮還為農民工子女準備了一間專門的活動室——“七彩屋”。
走進“七彩屋”,整潔清爽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整整齊齊的書籍,嶄新的籃球、羽毛球等體育器材,電子琴、電話機……周末“七彩屋”里,吸引著不少農民工子女正專心地看書。
市青少年宮是全國首批“七彩屋”建設點,也是寧德首個“七彩屋”建設點。“七彩屋”共設有學習輔導兼讀書寫作區、規章制度區、談心角、親情溝通區、休閑娛樂區、室外活動區等6個功能區。通過攜手志愿者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等,與農民工子女開展談心、做游戲等活動,為農民工子女送去持續的關愛。
“豐富留守兒童的文化生活,把‘七彩屋’建設成為留守兒童的精神樂園,是‘七彩屋’項目最根本的出發點。”團市委副書記楊瑜介紹,留守兒童缺少親情關愛、課外生活單調,而“七彩屋”恰恰能夠填補這個空白,孩子們有一個自己的“家”。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學習、娛樂、健康快樂地成長,為農民工子女感受城市、融入社會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活動場所,將有利于為農民工子女打造一個七彩的童年。
市青少年宮主任張少良在自評報告中說,“七彩小屋”僅是今年投資建立的九大公益項目之一。除此之外,還建立了共青團周末劇場、科學工作室、學生家長休閑書吧、電子閱覽室、科技教育體驗館、模型設計工作室、機器人工作室、音樂美術工作室、關愛未成人志愿服務站等,豐富我市廣大青少年和農民工子女的課余生活。
據了解,近年來,青少年宮精心策劃打造了流動青少年宮“燭光計劃”———城鄉和諧手拉手藝術課程百村行暨科普教育巡回展;尋找美麗中華-閩浙青少年藝術文化交流活動;福鼎市青少年太姥山地質科普小社團夏(冬)令營活動等六大公益活動品牌,發揮育人功能;并成立藝術、科技志愿者服務隊,關愛農民工志愿者服務隊,環保、交通、禁毒和消防宣傳等3個志愿者服務隊,積極開展免費興趣培訓、科技實踐、文化藝術等各類青少年公益性活動。幾年來,參加培訓和活動的學生達到20000人次/年,受益學生達70000多人。
此外,青少年宮充分利用團市委資源開展的活動達50多項,占全市51%,其中500人次參加市級決賽,20多人參加國家級竟賽,榮獲了9個國家級大獎,省級14個,地區級10個獎項。 □ 征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