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施銘寧)福鼎第三中學是一所農村普通完中,現有學生1600多人,團員1000多人。近年來,福鼎三中團委在上級黨團組織的正確領導下,以“推優入黨”為抓手,積極打造業余黨校、團校陣地,逐漸探索出一條培養中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工作路子,得到了團中央、團省委領導的肯定。
一、“三個陣地”教育培養中學生愛黨、愛國意識
1、在日常教育中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校團委通過“三定”,即“定教員”,安排素質較高的黨員教師兼任黨的基本知識教員;“定內容”,根據不同年級,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對初中生主要進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教育、黨史常識教育,對高中生比較系統地介紹黨的基本知識;“定時間”,高中生不少于30學時,初中生不少于15學時。
2、在優秀生中組建黨章學習小組。以團支部為單位,成立黨章學習小組,同時,指定1-2名團委委員或黨員教師為一個黨章學習小組的輔導員。開學伊始,團委就動員、推薦廣大青年學生參加業余黨校學習,幫助他們提高對黨的認識,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以團校為陣地進行專題教育。參加黨章學習小組學習半年后,根據學生自愿報名、團支部推薦、校團委審核相結合的原則,選拔上進心強、品學兼優的學生進入校黨支部舉辦的中學生業余黨校學習。團委委員到各團支部掛職,配合黨支部跟蹤培養,學員每季度進行一次思想匯報,掛職團委委員負責將培養考察情況填寫在《業余黨校學員考察表》中。
二、“三項措施”提升推優對象的素質和修養
1、好中選優,形成導向。以“兩好一強”為推優基本條件,即政治思想好、學習成績好、工作能力強。校團支部積極動員經過團校一年以上培養的“兩好一強”學生向團委遞交申請書;組織召開團支部民主推薦會,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初步人選;公示5—7天后,確定為推優對象,上報校黨支部審批。
2、定期培訓,增強黨性。校團委每學期舉辦兩期優秀團員培訓班,采取“雙基”(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教育講座、事跡報告會、邀請校外輔導員上黨課、觀看電教片、交流心得體會等形式開展培訓教育。
3、壓擔鍛煉,提高能力。把中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選拔到校團委、學生會、團支部、班委等崗位上擔任干部,給他們壓擔子、交任務。利用寒暑假和平時節假日,深入開展參觀考察、社區服務、生產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學雷鋒活動月”、創文明班級、“燭光計劃”、假日團支部、青年志愿者等重大組織活動中,要求他們積極參與,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既提高實踐能力,又增強服務意識。
三、“三個銜接”確保推優、培養工作有實效
1、提前介入培養考察。對推優對象,安排兩名黨員教師作為聯系培養人,定期了解他們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情況,并如實填寫在《入黨積極分子考察登記表》。
2、共同建立培養檔案。對推優對象,校團委、黨支部實行兩級備案管理,分層建立入黨積極分子檔案,每年暑假前夕整理一次,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校團委配合黨支部辦理推薦培養檔案“兩書兩表兩證一鑒定”,即參加業余黨校申請書、入黨申請書、業余黨校學員考察表、入黨積極分子考察表、業余黨校學員結業證、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結業證、校黨支部鑒定。
3、做好延續培養工作。對于考入高校的,校團委協助黨支部把其考察檔案寄往高校黨組織,確保繼續考察培養;對于畢業后走向社會的,校團委協助校黨支部召開畢業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工作匯報會,邀請入黨積極分子所在鄉鎮黨委有關領導和村黨支部書記參加,及時做好檔案的移交工作,由有關鄉鎮、村黨組織繼續培養考察。毎半年對離校的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跟蹤回訪,及時了解掌握他們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情況,并反饋給相關領導和家長,以此激發他們學習、工作的熱情,同時對在校學生起到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