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為期一周的白琳中心小學首屆“行知”文化藝術節落下帷幕。縱觀整個藝術節,教師們的排舞大賽成了最大的藝術亮點。當天上午,白琳中心小學語文組、數學組、行政綜合組、專職技能組的教師們組成方隊跳起排舞,在操場上與學生們一起PK,而經過遴選出來的幾位學生則坐在主席臺上當起了評委。因為打破了原有“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使得整個藝術節充滿活躍、歡快的氛圍。
白琳中心小學是百年老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傳統,在歷任校長和班子及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辦學成果顯著。但進入新時期以來,與其他農村學校一樣,其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其生存與發展問題也就適時擺上議事日程,為此學校進行了多項教育改革嘗試。
“近年來,我們以‘陶研實驗學校’建設為抓手,積極掀起學陶師陶熱潮,有效應用陶行知思想,將陶行知精神及其教育理念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建設充滿‘陶味’特色的學校,促進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快樂氛圍中發展,從而推動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白琳中心小學校長葉懷潮說。學校以中國陶行知實驗學校為平臺,組建陶行知研究小組,開展以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利用勞動基地,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動腦又動手。
白琳鎮棠園村臍橙果園是白琳中心小學的教育實踐基地,這里定期或不定期都會迎來該校的學生,他們在果園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參加采摘臍橙等體驗活動。據了解,像這樣學生到這里參加學習培土、剪枝、管理、采摘等方面的實踐,每學期要進行五六次。“在勞動實踐中我懂得了許多勞作知識,因此我也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許多學生紛紛表示。
但是學校與棠園村畢竟有一定的距離,不利于實踐。為了便于管理,學校擬在操場后面規劃一個占地22畝,集生態園、蔬菜園、苗木園、水土保持示范園等教學示范基地。讓全校學生更好地踐行陶行知的“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作為中國陶行知實驗學校,僅僅做好踐行勞作的教育理念還是不夠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與社會融合的必然趨勢日益顯現。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要想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里挑起重任,必須在學校里學好本領,而目前許多學校往往只重視應試教育,卻忽視了技能教育。為此,本學期白琳中心小學在高年段推行班級開展社會化管理試點,將社會上的一些做法引用到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所謂開展班級社會化管理,就是在學校高年段的每個班級設立立法、紀檢、金融、信訪、審判、公關組織、宣傳等機構,負責班級與學校以及班際間關系協調、同學間的矛盾糾紛、班級宣傳、人事任免、選舉罷免等。“學校是個小社會,學生在學校中各種事務處理好了,今后走上社會也就得心應手。我們搞這樣的活動的初衷也是這樣,在各班級中健全與社會相對應的機構,等于說學生走上社會前的一次‘演習’。”葉懷潮說。
前不久,四年一班的兩位同學,因為鎖事產生糾紛,事情發生后,班里的信訪機構出面調解,最終兩人達成和解。類似這樣的事情還很多。雖然本學期白琳中心小學才剛剛開展班級社會化管理,但各個機構的工作井然有序開展。
此外白琳中心小學還成立記者團、愛心社、動漫社等,為學生創造種種技能教育機會,使學生能夠組織起來,養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