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地處閩浙邊界,與浙江蒼南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連,兩地居民在社保、醫保、婚育、商業登記等民生服務方面有許多互通點。長期以來,群眾辦理業務需要兩地來回跑多趟,成本高、耗時長,十分不便。為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福鼎市、蒼南縣在廣泛征詢意見、反復評估研究的基礎上,堅持三個導向、做好三個統籌、探索四項機制,主動突破政務服務行政區域限制,分批分步推進兩地政務服務自選特色事項“跨省通辦”,解決“放管服”改革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得到兩地群眾的廣泛好評。目前,戶口遷移、社保辦理、醫保辦理、不動產信息查詢等第一批27項跨省通辦高頻事項已辦理1.3萬余件次。
一、堅持三個導向,樹立改革目標。一是就簡導向。在申報材料、辦事環節等方面,以“誰方便用誰的,誰簡易用誰的”為標準,分期推進清單內通辦事項的標準化、規范化,統一形成通辦事項的辦事流程、辦理要件、材料清單和文書格式,為兩地企業群眾提供最優化、最簡化的辦事服務。二是就近導向。將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和事項作為重點突破口,以企業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衡量標準,推動政務服務全域延伸,利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實現毗鄰鄉鎮在“家門口”可辦異地事項,以沙埕-霞關、前岐-礬山為先行試點,讓兩地企業群眾“就近跑一次”“跨省好辦事”。三是就快導向。統籌推進兩地政務服務平臺融合和資源共享,積極優化審批流程,以兩地辦理時限較短一方為準,實現就快辦理,提高辦事效率。同時,篩選一批高頻事項,努力實現申請零材料、填報零字段、審批零人工、領證零上門、存檔零紙件的智能“秒辦”。
二、做好三個統籌,推動改革落地。一是統籌平臺資源,推進“線上通辦”。開發福鼎蒼南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系統,推進兩地政務服務網用戶體系和電子簽章互通互認,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打破區域限制,打通數據查詢共享通道,提高服務效能。同時,通過省網上辦事大廳設立的“福建福鼎-浙江蒼南·跨省通辦服務專區”,開通“跨省通辦”事項27項,實現在線辦理。二是統配終端功能,推進“自助通辦”。優化整合兩地自助終端服務功能,在“鼎E辦”“甌E辦”中分別增加“跨省通辦”模塊,包含“辦事查詢”“證明打印”“自助申報”等多項功能,并在兩地城鄉進行全線布點。通過設置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專區,讓每個終端設備成為“跨省通辦”的專窗。2021年以來,通過鄉鎮自助終端機受理醫保慢特病病種待遇認定事項3230件,其中,受理外省33人。三是統設實體窗口,推進“專窗通辦”。在兩地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跨省通辦綜合服務專窗(即“福鼎——蒼南直通窗”“蒼南——福鼎直通窗”),對企業群眾在線辦理有困難或涉及多部門事項“跨省通辦”時,兩地行政服務中心啟動專班協調機制,提供兜底代辦服務,通過“閩浙通辦”跨省通辦系統、微信、釘釘等多種渠道對接,確保材料信息實時傳輸、服務事項專線辦理。下階段,將對接E簽寶電子簽名認證在不動產交易、企業開辦的領域應用,助力兩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最多跑一趟”。
三、探索四項機制,鞏固改革成果。一是遠程會商機制。建立問題會商會診制度,利用釘釘、學習強國等平臺,定期不定期召開遠程視頻會商會,及時協調解決兩地政務服務的差異化需求問題,如網絡系統、受理材料等技術性、規范性問題等。對涉及專業技術等重大疑難問題,邀請兩地技術專家一同參與會商,充分征詢意見建議,以更好地協商解決問題。二是專班研判機制。成立由兩地政務服務、公安、醫保、人社、衛健、市監、不動產、交通、檔案等部門窗口負責人組成的跨省通辦工作專班,兩地政務服務部門牽頭抓總,強化統籌協調、信息互通、分析研判;各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責,積極參與研判、大膽探索創新,共同協力推進兩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三是跟蹤預警機制。對辦理跨省通辦事項過程中涉及環節、時限、材料、流程等問題,由本地政務服務中心實行節點提醒、跟蹤督辦、全程管控,出現增環節、增材料、超時限等問題的,實行亮牌預警,即首次違規的,采取黃牌警告,要求說明情況、立即整改;多次違規的,采取紅牌處罰,部門窗口及經辦人員“一票否優”,并按“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情形,抄報紀檢部門。四是實戰交流機制。兩地通過選派“能手+新手”的幫帶模式,實行干部雙向交流、定期輪換。發揮以老帶新的“傳幫帶”作用,通過實戰模擬,相互學習交流事項辦理流程及相關法律法規,共同提高兩地政務服務整體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同時,增援充實異地專窗力量,以委托形式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異地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