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鼎市以被列為全省移風易俗試點縣為契機,以整治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陳規陋習為切入點,創新網格化管理模式,持續推動移風易俗專項治理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取得階段性成效。工作開展以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婚宴菜金由每桌5000元以上降至2800元以下,規模從過去的3個餐次減為1個餐次,禮金由人均1680元降至500元,群眾治喪時間由原來的4-7天縮短至3天以內,送葬隊伍規模明顯縮減,迷信道場大幅減少,奢靡攀比之風得到有效遏制,既凈化了社會風氣,又減輕了群眾負擔。
一、前移關口,改“事后監督”為“全程監督”。一是納入網格管理。制定《福鼎市推進移風易俗專項治理網格化管理辦法》,以市直單位、鄉鎮(街道)、村(社區)為單元劃分網格,配備635名網格管理員,負責解答、督促、指導和監督所在單位(轄區)人員婚喪喜慶操辦有關事宜,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管理模式。二是建立信息網絡。及時收集匯總全市黨政機關公職人員、臨聘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備,群眾婚喪信息登記以及酒店承接宴席等相關情況后,通過微信平臺,將婚喪信息發送至鄉鎮(街道),并實時傳遞給轄區內對應的網格員。三是加強宣傳引導。網格員在獲取相關婚喪信息后,第一時間組織入戶向群眾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等宣傳資料,提前介入,指導群眾操辦婚喪活動,減少動員阻力。電視臺、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持續宣傳報道移風易俗政策,通報曝光典型違規問題。組建宣講小分隊深入機關、企業、鄉村和學校,運用福鼎方言開展互動演講和表演,提升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
二、協同推進,改“單兵作戰”為“部門協作”。一是加強跟蹤督促。網格員根據掌握的婚喪喜慶操辦時間、規模等信息,加強實時跟蹤,對群眾存在大操大辦、從事封建迷信活動、違規使用電子花圈、送葬隊伍規模過大等問題,及時進行勸導,并報告相關職能部門予以處置。各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定期對酒店操辦宴席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查糾“陰陽菜單”、自帶菜肴等隱形變異行為。二是健全監管體系。出臺《福鼎市紀委監委關于開展“1+X”專項督查推動移風易俗網格化管理工作深入落實的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1+X”部門管理職責。將移風易俗專項治理納入紀檢監察日常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和工作檢查的重要內容,對“1+X”職能部門履職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暢通投訴和舉報渠道,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監督,通過受理舉報、明察暗訪等方式,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三是提升問責質效。制定《關于辦理移風易俗工作部署落實不力實施責任追究的指導意見》,對開展移風易俗網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等問題的相關工作人員,嚴肅追究責任。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存在問題,通報問責情況,推動工作落實。實行網格化管理以來,共查處違反移風易俗規定典型問題54起65人,持續釋放執紀必嚴的強烈信號。
三、標本兼治,改“專項攻堅”為“常態監管”。一是堅持堵疏結合。加快新式婚慶服務設施建設,拓展禮堂、劇院服務功能,在公園、沙灘、廣場等開辟婚禮專區,倡導簡約婚慶儀式。鼓勵婚慶公司推出“一站式”婚慶等配套服務,引導酒店推行簡約婚禮套餐,推動婚宴套餐進鄉村。發揮市總工會、團市委等職能部門作用,組織開展集體婚禮和公交車、單車接親等新式婚禮,引導適齡青年轉變傳統婚慶觀念,弘揚“婚事新辦”新風。加快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為群眾治喪吊唁提供場所,逐步改變群眾在家中設置靈堂的觀念。二是突出典型示范。制定《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鼓勵支持骨灰海葬行為的通知》,鼓勵海葬、樹葬等生態葬法,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每例給予獎勵3000元,并對遺屬予以慰問。以家風家規家訓建設為切入點,通過“小手拉大手”,弘揚傳承家庭美德,以家風帶鄉風。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完善考評工作機制,將移風易俗專項治理納入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檢查、文明單位創建和績效考評,以考核評比推進工作常態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加入移風易俗內容,明確婚喪活動辦理流程、具體標準和懲治措施。如,有的村(社區)規定,對違反移風易俗規定的,不能優先享受慰問或補貼。發揮紅白理事會、老人會等民間組織作用,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指導和幫助群眾辦理婚喪喜慶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