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吳小翠)每年三月回暖時,便是我市大黃魚苗“搬家”下排的時候,但隨著氣溫不斷回升,立夏前后的大黃魚苗迎來了它的天敵——盾形纖毛蟲。連日來,科技特派員和漁業專家組馬不停蹄地深入漁排指導養殖戶攻克難關,穩住大黃魚產量。
在沙埕海域大黃魚養殖區,科技特派員、福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王朝新一行實地察看養殖戶丁元恩漁排上的大黃魚苗生長及感染纖毛蟲情況。“這些漂浮在水面上,以及在水下十幾厘米活動的紅頭、爛身的魚苗都是被纖毛蟲感染的。”王朝新叮囑養殖戶,魚苗不要放得太密,漁排也要間隔一定的航道,保證水流的通暢,這樣可以降低魚苗的感染率。
據悉,每年這個季節,大黃魚小苗從育苗室下到暫養區,水溫升高,促使小苗易感染纖毛蟲。同時由于漁排暫養密度較大,餌料投喂相對不足,魚苗體質較差,利于纖毛蟲的繁殖與傳播,導致魚苗出現紅頭、爛身現象,增加死亡率。
在另一處養殖戶林久煥的漁排上,情況則大相徑庭。林久煥向記者介紹道,他是在漁業專家的推薦下,從去年開始用藥,效果很不錯,今年就繼續采用口服藥方式,目前他養殖的4000萬尾育苗都沒出現感染現象。
“在魚苗從育苗室到暫養區時,就要開始用藥,將藥物拌在飼料中,讓魚苗吃到體內,在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起到預防纖毛蟲的作用。”王朝新表示,纖毛蟲在氣溫到達21℃左右就會自動從魚苗身上脫落,但很多小魚熬不過被蟲感染的階段,死亡率多達半數以上。
為預防大黃魚魚苗病害,科技特派員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定期下海觀察并指導養殖戶科學養殖,同時積極研制針對大黃魚魚苗病害的口服藥劑,并在沿海鄉鎮設立漁醫診所,讓魚兒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
“魚苗有什么事情,我們就給王站長打電話,他們第一時間就會趕到漁排上,看魚苗是什么情況,也會指導我們正確用藥。”養殖戶林久煥說。
據悉,福鼎市大黃魚育苗量占全國50%以上,也是福建閩東地區最大的大黃魚魚苗交易場,年交易額達2億多元,科學指導、提前預防,穩住大黃魚產量則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