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負責幫大腦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當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悅時,多巴胺會大量爆發出來, 從而讓我們產生“快感”。
當我們吃到砂糖橘之后,會感到非常高興,這時候多巴胺就會增多,促使我們還想獲得快感,導致我們吃完一口還想再吃第二口。這就是由多巴胺主導的,人體的“獎勵機制”。
此外,砂糖橘含糖量較高,而糖分也會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因此越吃越快樂。
毒品,尤其是以苯丙胺類為代表的合成毒品。因與多巴胺的結構相似,可以模擬多巴胺的生物學活性存在于人體內。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
不僅如此,因為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冰毒還會使人一直情緒激惹、偏執、幻覺、出現被害妄想等。
而在精神極度亢奮的狀態下,吸毒者極易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為,甚至會持刀砍殺人。
當我們考試考了一個好成績,或取得了一個小目標,我們會感到非常興奮,這種興奮感就是對自我的獎勵,這時多巴胺增多。
多巴胺的增多為我們提供了動力,從而促使我們下次再考一個好成績,或再取得一個小目標。
而如果經常取得小目標,那么小目標逐漸無法帶給我們興奮感,這時候就需要更大的目標來使人興奮。
這就是多巴胺的正向積極作用,它會增加我們對獎勵的渴望和動機,促使我們不斷努力,從而不斷提升自我。
毒品進入人體后,會干擾多巴胺的功能,導致身體和精神處于高度亢奮的狀態,并使大腦正常分泌的多巴胺逐漸減少,直至完全被抑制,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
吸食毒品后,吸毒者會對其產生極大渴求,并且需要不停地用毒品來進行刺激。形成耐受以后,為了維持原來的興奮感,會不斷加大吸食的劑量和頻率。
這被無限放大的欲望,蠶食著吸食者們的身體。最終,他們的結局多是家破人亡,身體搞垮,如同行尸走肉。